武侠:开局金刚不坏神功大圆满:第五章 另有隐情。【求收藏,求鲜花】全文在线阅读

小说: 武侠:开局金刚不坏神功大圆满作者: 负债两百万字数: 1902更新时间: 2021-10-26

【签到成功,获得独孤九剑!】
“独孤九剑?”
苏辰还没来得及惊叹,大量的信息涌入他的脑海。
随后一个白发白须的老者,开始上下翻腾,舞动着精妙绝伦的剑招。
每一招一式都有着莫名的威力。
仿佛很长时间悄然流逝,苏辰只觉得自己浸淫剑道多年,并且苦练许久一般。
没过多久,他就彻底的掌握了独孤九剑,并且拥有了独到的见解。
而且不同的是,他在这个世界的身份,是一个苦读十载寒窗的读书人,这套剑法在其身上,有着独特的韵味。
剑法套路也跟随着自己的气质改变,有点书生气,但威力更胜先前。
此时的苏辰,在衙役们的眼中,整个人突然看起来有点飘然,再定睛一看,又有些轻灵。
而原本的独孤九剑,已经变了性质,它不仅是一种剑法,更是传承了一种说不清,道不明的气质。
本来独孤九剑走的是轻灵路线,可在这一刻,又变得势大力沉。
看来这独孤九剑,九剑并不是终结,其上应该还有剑招。
只不过这些,就需要苏辰不断的温养,摸索,才能进行升华。
苏辰同时也明白,系统灌输给他的,毕竟都是理论,真正的威力,需要他勤学苦练才能知道。
就像金光不坏神功,他虽然能运用,可毕竟不能释放它的全部威力。
所以纸上谈兵不行,还需要不断的实践。
苏辰有点飘飘然。
没想到判案公平公正也能获得签到次数。
这样下去,只要他不断的签到。
庙堂,江湖,他都可以去一探究竟。
到时候,金钱,美人,仗剑天下,白衣胜雪。
“啧....不行不行,现在还不能多想,不然我总觉得自己已经走上人生的巅峰。”
苏辰将何雨曦收留之后,便退堂来到后院。
他让刘闯为他找来了一把剑,虽然是一把普通的剑,但也够用了。
“呼哧..呼哧..”
得到剑的苏辰,立马在后院舞动了起来。
刘闯对于苏辰要剑,并不觉得奇怪。
毕竟现在这年头,行走江湖不佩戴一把兵器,除了真的有几分实力外,其余的都是莽夫。
不过像苏辰这样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书生,如果配剑的话,人们只会说他装装样子而已。
整个清水县,除了刘闯,没有任何人看到过苏辰出手。
虽然也有传言说这位新来的县令身负绝世武功。
可是谁信啊,拥有绝世武功,能被李先义打的抱头鼠窜?开什么玩笑。
肯定是刘闯为了讨好新来的县令,编出来的瞎话,说不定这位新来的县令大人,连一个强壮点的婆娘都打不过。
而所有人不知道的是,此时的内院中,苏辰正将独孤九剑舞的虎虎生威。
一招一式轻灵飘逸,却突然变得势大力沉。
虽然看着有些青涩,但想来要不了多久,他就会成为一个剑道大家。
因为他身负百年内力,他的脚步在内院的地板上,都踩出了不少的深坑。
一招破刀式,长剑突然幻化出数道剑影,一道白光闪过,在坚硬的地板上留下一道剑痕。
独孤九剑配合乾坤大挪移心法,那持剑的风采,潇洒帅气,就连苏辰自己,都要被自己迷倒了。
要是有女人在场,肯定会瞬间变成他的小迷妹。
“咔嚓!”
又一次苏辰踩步上前,一块地板应声碎裂。
只是这一次,却没有让他有踩实的感觉,反而让他朝前方一陷。
走上前,苏辰发现,不是这块地板不结实,而是这块地板的下面,是空的。
奇怪,像县令府这样的地方,难道还有粗制滥造的工程。
好奇心的促使下,苏辰将整块地板一拳打碎。
随后竟然发现了一个包的非常严实的油纸包。
他将东西拿了出来,然后一层一层的将油纸包翻开。
里面竟然是一个装订好的账本。
能被包的这么严实,而且还藏的这么隐秘,那么这个账本里面的东西,肯定是既重要,又见不得光。
他将账本拿到书房,然后开始翻看。
由于有了这副身体的记忆,所以苏辰读书写字没有任何的阻碍。
仔细研读之下,他发现这个账本,竟然是清水县府库的账册。
虽然他本人对于算账并不精通,可大概的加加减减他还是会的。
只是在翻看之后,他整个人感觉到怒发冲冠。
这个账本被人仔细的批注过,每一笔账都有着详细的来龙去脉。
而且苏辰发现,这个笔迹,跟他见过的一个笔迹一模一样,但他此时有点想不起来到底是谁。
他按耐下自己心中的愤怒,静下心来将整个账本又看了一遍。
然后又仔细的核算了一下数据,顿时觉得大开眼界。
这个账本,真实的记录了这些人是如何在清水县哄抬物价,然后将府库中的银子掏空的。
不过看这账本的新旧程度,很明显不是近两年的。
那么两年前是什么时候。
等等,两年前.....
他终于想起来,这个笔迹是谁的了。
苏辰来到清水县,第一时间便是大概盘查了这几个县令的政绩。
这二年前,不就是第三任县令管辖清水县的时候。
这第三任县令虽然不算是个能才,可是最起码尽忠职守,勉强能算得上一个好官。
清水县的百姓,对他的评价也还可以。
只不过可惜的是,这个县令由于,被杀头了。
这还是当年金川郡发洪水,朝廷征兵征粮。
可是最后细查之下,发现整个清水县府库亏空,上交的粮食是已经发了霉的旧粮。
这对于一个县城来说,是难以置信的事情。
所以此事当时轰动一时。
并且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粮食赈灾,人们都怨声载道。